谁有质监站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归纳为?
为弘扬法治制精神,普及法律常识,共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单位法制宣传工作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全面贯彻实施《泸州市纳溪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区第五个五年规划》以及区人大常委会的决议,根据我单位《开展“法律六进”实施方案》,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以下简称“法律六进”活动﹚,现就今年的工作归纳为如下。 一、加强学习,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党的十七大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十七大对普法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在普法依法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 2、加强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环保、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公民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教育,树立家园意识,努力推进和谐招商的发展,共同打造一个和谐、整洁、有序的大家园。全年参加法规宣传4次,出动人员近20人次。 二、强化措施,狠抓目标任务落实 一是抓好重点普法对象,促进全民普法深入开展。一是以提高依法执政意识为重点,推进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经常性学法制度,丰富领导干部学法内容,提高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学法用法述职报告制度。二是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全局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落实学法考试考核制度,规范行业执法程序和行为。全年举办“五五”普法知识讲座2次,举行“五五”普法法律知识测试1次。职工教育面达100%。 二是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一是利用“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六一”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及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普及日、节日等开展各项法律法规宣传。二是继续组织开展好“三月法制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 三、积极开展“三月法制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 一是抓内部学习培训。按照中央、省、市、区开展平安创建和普法依法治理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平安创建和法治氛围,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参治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平安纳溪、法治纳溪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法治环境。在宣传月活动中,共组织职工学习3次,参加人员72人次,全年举办“五五”普法知识讲座2次,举行“五五”普法法律知识测试1次。职工教育面达100%。 二是积极参与主题宣传活动。按照区法建办的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参加了3月21日和“12.4”城区法制宣传月一条街系列宣传活动,派出人员3人,紧紧围绕宣传月主题,采以图展、灯谜、法律咨询、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着力宣传旅游、外事、侨、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印制宣传资料500份,制作综治、法制灯谜30份,奖品30份。通过法制宣传月活动,使我单位广大职工的法制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广泛地宣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促进了我区普法工作向前发展。
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建立法治社会的意义(一)建立法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二)建立法治社会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三)建立法治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扩展资料
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
思想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什么
思想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有效力量。
什么是法治建设的目标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指实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各项事业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法治建设依照法律法规管理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各项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什么
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做到的五点
1、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
4、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5、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济制度: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法治建设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 人们总是说好好好啊好,可是到底好在哪里?人们到底多了些政治权利,多了哪些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问题补充: 不好意思,我其实不需要应然法的理论,我只要实然法,我的目的是想了解人民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哪一些法会多一些,是民商法还是刑法还是行政诉讼法之类的,人民的安全感在那一方面最能在这趋向法治社会中加强。或者是回答,人们对社会黑暗处到底惧怕哪一方面?根源是什么?
- 规范人的行为准则,生活的更有安全感。惧怕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拥有的被无情剥夺!根源没有良好的社会规范与道德底线!
目前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 其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要加强全国人大的立法、监督作用。我们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作用除了要保障国家体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外,还要为社会民主建设、法治建设提供保障。从这个层面上说,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而做为拥有立法权与监督宪法实施权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除了要完善中国法律体系立法建设以外,更要肩负起监督宪法及法律权威的责任与使命。做为全国及各级人大代表,也要勇敢行使法律监督权、建议权,并通过调研民情、沟通民意等多种方式,及时向上级人大部门反馈法律法规的问题与漏洞,并及时通过合法程度修正、弥补、细化。如果说依法治国如同建设一栋大厦,那么全国及各级人大无疑如同大厦蓝图的设计师。其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杜绝各种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现象。就在四中全会召开之际,湖南华容县5000多人围观的公捕公判大会引发媒体关注。早在1988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就联合下发《关于坚决制止将已决犯、未决犯游街示众的通知》,而基于“无罪推定”原则,犯罪嫌疑人在未被法院审判之前,其拥有名誉权、荣誉权、人格权,《宪法》第38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采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由地方党委,政府和公、检、法、司六部门联手推动的公捕公判大会明显是打着震慑、维稳的旗号,以权代法,并违反宪法,开法治倒车。而公、检、法、司四部门本是相互制约、监督的执法部门,却联手以权乱法、以权废法,不得不说这是对依法治国的嘲笑。“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行政,而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子率以正”,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如此才能重塑起社会法治权威,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只有让权力敬畏法律,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政府、依法治国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其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并完善司法独立运行、监督体系。公、检、法、司做为法律的执行者,长期以来在公众心中一直信誉极低,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更有司法队伍整体素质不足的原因。而回顾近几年公、检、法、司部门更是贪污腐败丛生,一度全国流行的公安部门领导兼任政法委书记形式也让公安机关凌驾于审判、检察机关之上,导致了各种权力干涉司法现象。2010年4月,中组部下发文件,要求省级政法委书记不兼任公安厅(局)长,但司法部门行政化现象还在大大增加了权力干涉司法风险。对此,四中全会做出了完善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制度建设的规划,并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在这方面,笔者认为需首先破除司法部门和领导干部行政化,其次要加强对公、检、法、司部门的监督机制,做为监督公、检、法、司工作的政法委,更应该直接由纪委或党委领导,如此才能真正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其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以普法宣传和执法必严来重塑全民法治信仰。我们知道,法律的执行者是各级政府部门与公检法司机关,但现实中,知法违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事件我们已见得太多,从上海法官集体召妓,到众多公安局长充当黑社会与腐败案件、违法案件保护伞,原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的落马,让我们知道了金钱、权力操控法律的手段有多强势。“衙门口冲南开,要打官司拿钱来”,“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都是长期以来人……余下全文
法治国家建设和中国梦完成的相关问题思考
- 能不能写篇文章?谢谢!
- 中国梦是新任领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有梦想,有追求并没有错,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如何实现追求则值得研究。 历任领袖在执政六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梦想,60年前的梦想是赶英超美,50年前的梦想是解放全人类,40年前的梦想是四个现代化,30年前的梦想是致富,20年前的梦想是小康,10年前的梦想是和谐。从历史可以看到,梦想越宏观,越不切实际,则越不可能实现,不但不能实现,而且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前的梦想显然比改革开放的梦想更宏大,但历次政治.运动让人民蒙受苦难,国家经济陷入崩溃。 中国梦的梦想提出了民族复兴,谈到复兴则应该研究民族是如何衰落的,近代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将原因归于对方的船坚炮利,但甲午海战的全军覆没则是在装备领先于对手的情况下失败的,残酷的现实告诉国人,中国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以外,根本的落后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民间的仁人志士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当局的拒绝,百日维新的失败使国家失去了第一次复兴的时机,等慈禧等权贵领悟过来,试图重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时,历史已不给机会,辛亥革命的枪声彻底终结了沿袭千年的封建专制。 五四运动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标志着国家的制度转型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国共两党的先后崛起及相互争执以及日军侵华导致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长期停顿甚至导退。 新政权结束了多年的战争,但尽管制订了宪法,却几乎没有被尊重过,历次政治.运动几乎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受害者,文革中连在任的国家主席高举宪法都不能保护自己,一个忽视宪政的决策者最终成为受害者。 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人心思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口号深入人心,但一场本可和平解决的政治事件终结了即将启动的政治体制改革。党的领导被过度强调,而宪政步伐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已达二十多年。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所提出的民族的复兴只有通过制度的转型才能够达成,全面的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已是民间的共识,邓当年也指出,经济领域的改革只是第一步,政治体制的改革才是根本,如果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成功,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有可能失去。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被落后的体制所造成的巨大腐败所侵蚀。 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广大的人民迫切期待体制改革,通过制度的设计来消灭腐败,希望新一届班子能听到人民的呼声,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期待。
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每一位公民应该努力扮演好怎样的角色?
- 我也很纳闷呢
- 学法,知法、守法即可。
建设法治国家根本在于严刑峻法这句话对吗?
- 初三一道政治题
- 肯定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