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往期文章回顾:
【涅阳文学】余修生:女儿情怀
我的老家大余营
文/余修生
在祖国的卫星云图上,可以清晰的找到河南南阳,找到镇平县我的老家大余营。我的老家,在大余营村的中心位置,被称为黄金地段,博通东西南北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您走进大余营我的老家看看。
走进大余营,映入眼帘是村碑和大石桥,村碑大字遒劲有力,气势如虹。大石桥两侧有桥墩,中间是桥孔,有水便可以流过。水泥地面硬化,笔直笔直的马路,一眼看不到尽头。整排的房子,整齐的绿化带,还有那别具一格的绿色垃圾桶,均匀分配,像哨兵一样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看那青砖瓦屋,奇脊格局,农舍风光,精美建筑,眼前亲切而又熟悉的地方,便有我的老家。
在这个平平常常毫不起眼的地方,谁也不清楚曾经发生过什么?老人们说:当年村里有祠堂,有娘娘庙,有学堂,有肉房,有金货铺子……我不敢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在当时来讲也算是有名的当重阁院。追溯着久远的历史,您就会发现,这里曾经撒播理想,是国之栋梁,鲲鹏展翅翱翔辉煌的地方。在余氏家族老三门弟兄三个共同努力下,营造的余善人家余家大院。传说老三门、新三门的人都在此居住过。修建于十世祖相全年代。推开五彩斑斑的辉煌历史,就可以领落到言之不尽的风景:前庭后院,三亩住宅。青砖结构,五脊六兽,雕梁画栋,青古湛子,河路木料,封山裹檐,走马楼门,东西厢房,十分气派。
楼门匾额有诗为证:一条御路宅前拦,四字金扁门上悬,行车砖桥传万代,上马石蹬振千年。
从我记事起,那些古老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了。只有现在的地势低洼的地方。就在这里,就在这三间冬暖夏凉的土坯房里,曾经居住了我们人老三代的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我们姊妹三人。虽然日子苦难清贫一些,但是世家书香得到了传承。
据我的祖母讲:我家的老宅,原本不在这里。是和家族的人家换了地方的。起初是在官池的北边,搭建一个临时的泥巴房子,容人弯着腰才能进去的。后来,在东门寨墙的南边,第二块土地,就是我家的老宅子。不想,却被人们挖土拉走,坑洼得不成个样子。
换得此处宅子,也算有一片安身之所。地下偶有长条青砖出现,估计也是老祖先留给后人的答案。我的祖父祖母,省吃俭用,勤奋劳作,拉扯大几个孩子。尽管日子紧巴,但是几个孩子的欢声笑语和乖巧懂事,足可以把紧巴的生活,瞬间变得轻松而愉快。
据大余营资深人士讲:监生相全,所生三子:长子盛唐;儿子周唐,三子隋唐;家风传承,仁慈厚德,到大门盛唐,后生文渊文凝,精通五经四书,深知知识契机,传承余铭余铎,惠及六孙十二重孙十八玄孙,一直到十七世祖慎字辈分,十八世祖修字辈分,代代聪颖,开枝散叶,实属根深叶茂也。
时代更迭,星转斗移。一个时代,兴旺发达,百业兴旺,反映出一代君王实施仁政,百姓安居;达到民富国强,国家安定的局面,严惩腐败,政治才能清明。我的老祖先们,随着历史发展,或幸运,或悲催,或安居乐业,或颠沛流离,顺着国家的发展轨迹,历朝历代,应运而生。大多数是繁荣,中兴,腐败,消亡;战争,战乱,平息,安定,复苏,走向繁荣。政治安定,百姓幸福。国家被侵,百姓遭殃。而有天灾,后有人祸;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土匪肆虐,国破家亡。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兵荒马乱烽烟四起天怒人怨的苦难史。中国的战争,就是一部不屈不挠抗击侵略抵制屈辱永不服输的发展史。
中国的老百姓,在各个朝代,扮演的角色,大多是苦难群体羸弱一卒,空有热血情怀,难有报国之志。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一盘沙沙,散兵游勇,大多成不了气候。一没有统一的武装,二没有核心战斗力,三没有统一的思想,四没有一套完善体系制度。
自古以来,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命运。逃不掉优柔寡断痛失江山的悲催局面,君王之中,不乏好色之徒,爱江山爱美人明知是红颜祸水,独爱貌美如花倾国倾城的美人而贻误江山社稷。有人说,在岁月的长河中,其实就是一部男女生活史,是一部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的凄惨故事。
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伟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来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从古至今,开天辟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走进大余营,一股热情文雅之风扑面而来。这里有九十岁的金牌管家余遂云先生精心安排,这里有八十九岁的抗战老兵余建海先生讲述抗战故事,这里有八十八岁高龄的专家老会计余慎岐先生叙述当年风采,这里有八十岁的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余修林先生的《余氏书法艺术》,这里云集民间艺人创业精英,这里有数家油坊超市,这里有学校幼儿园……他们个个精神抖擞,享受着自然和谐和盛世复兴的伟大成果。
我的父亲余慎振先生,也见证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的春风。那精彩的人生感悟,曲折动人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一丝神秘连同我的苦难家史,一起步入崭新的时代:
父亲是一位憨厚实在的农民。善良朴实,忠诚厚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好人。他和我的母亲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辛辛苦苦无怨无悔。在黑黑的土地上劳累着,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
上了年纪的父亲,除了是个电视迷,还是个忠诚的广播迷。那种思想境界,那种痴迷高度,迄今为止,家族人等无人能及。老人有老人的生活,老人有老人的情怀。老有所悟,老有所乐,难得老来清闲,晚年自在幸福。
2020年的庚子春节,由于疫情,我们宅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回想过去,走过的心酸岁月里程,展望未来,憧憬着发展突破的人生规划。
我和弟弟,都已成家有子。房舍不在一处,各有一处院落。父母不愿意和我们同住,说年轻夫妻老来伴,不分开,互相照料,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短短几十年,互相珍惜为好。他们甚至觉得年纪大了,脏兮兮的,不想往年轻人堆里钻。
我家的老宅,是个宝地,也是个盆地。东边是条小路,东边地势高有人家居住;西边有人家居住,地势也高。北边是高高的空地,是东边邻家的树林。把我家老宅合围成为一个斗子,俗称“簸箕形状”,风水先生说“这种地势聚财,且多孝子贤孙。”
这个老宅,是祖父和自家屋换来的宅子。祖父祖母为了生活和延续后代,苦心把这个老宅平整后盖上瓦房的。而且人丁兴旺居住平安。我们住了三代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发展顺利。正是因为这个老宅,也让我的祖父祖母,在那个人多势众,可以欺负弱者的时代里,蒙受委屈,生了很多年的“窝囊气”。以至于我的祖母告诉父亲:一定多要几个孩子,免得以后受欺负!
历史就是历史。任何人也不能篡改!古树老藤,民风旧俗。打架骂街,欺压良善。强取豪夺,隔沟骗地。指桑骂槐,不足为奇。
家乡老宅,也是因为我的祖父祖母,相继去世。多年以来,无人居住。由于年久失修,天雨墙坏,屋角倒塌,成为了险房。
村里上报险房。父母感激不尽。他们购置砖瓦,盖起了精致玲珑的三间小屋,年迈的父母住着冬暖夏凉的屋子,感觉舒舒服服的。温馨的小院,老人住着安心顺意,远离繁华喧嚷,过一段平静安逸的老年生活,自然也随便的多。
以前村里的古井,曾经养育了几代人。现如今已干涸,不能使用了。民间成立了打井队,专门给农户打井,解决生活吃水问题的。人类聪明智慧,具有创造精神的。当年安装的手压井,是人工的,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一根胶管子一直通到地下,上边用一个铁质的器皿,安装一个法兰和胶皮,密封严实,一个杠杆,可以把地下水输送到地面的盆里桶里,供应着人们的生活。
但是,近年来,旱情大,水位深,大多数家庭索性改成无塔供水,有条件的村庄建立了自来水。我们村子还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很多家庭都改为软轴泵了。浇水、浇地、浇花和生活,虽然水量不大,但是使用方便。
文明的时代,与时俱进的发展,我村跟先进村相比而言,差距依然很大。尽管村委领导和村里的知名人士,为了大余营的发展,处心积虑,磋商发展大计,谋划和实施总是迟缓,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饮水思源,富而思进。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不忘引领人。
近日获悉大余营的优秀人士余铁刚先生,也是民间组织《大余营缘善孝慈善公益群》英明的群主,给张林镇党委领导沟通联系,镇党委领导非常关心基层疾苦,表明态度立即启动自来水安全工程。意欲把大余营村的自来水安全工程,不分纵横,不分村组,安装到位,必须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树立信心,倾力倾情,服务村民。消息一出,立刻赢得大余营村,老老少少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纷纷竖起了大拇指,都夸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们还表示:继续推进村村通路路通工程施工建设。在民间组织者余铁刚先生的努力和村委的决策下,道路施工镇平县交通局主要领导同志,达成发展共识,为家乡的腾飞和建设,实现道路全部硬化,不留死角,路路通全覆盖,达到国家级农村示范道路硬化标准,为村民办事,为人民服务,让村民满意。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不忘初心,牢记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家乡人民吃上自来水的喜悦心情,家乡人民走上水泥路的豪迈情怀,家乡人民夜晚有了路灯跳起的欢快歌舞。
我有理由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您会看到大余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大余营,步入新农村;走进大余营,和睦一家亲,宣传大余营,文明示范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常年在外奔波,想念家乡,情系家乡;感恩家乡,感恩父母;思乡、爱家,情结非常浓厚。
父母教育我说:遇到良师益友要真诚交往;遇到同频共振的挚友,要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心怀感恩闯荡事业,一定要挤时间孝敬爹娘。
继承祖训,传承文明。偌大的朋友圈,他们不约而同的问:“你的老家在哪里?你的老家怎么样?”我自豪的说:“我的老家大余营!家乡人民很热情!”
走进大余营,就是一家人。我的老家,大余营。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车水马龙声,纵横任驰骋。如果有幸您来此地游玩观光,请您走进大余营,细细触摸大余营村寨的发展历史,亲眼目睹余氏文化的风采和淳朴厚道的乡土人情。
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镇大余营村碑标志:有大余营村的优秀子弟知名人士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余修林先生亲笔题字,深情寄托家乡大余营早日崛起腾飞:
个人简介:余修生,男,70后,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有多篇作品发表于《作家》、《当代文艺家》、《花洲文学》、《西南文学》、《当代文谈》、《今日作家》、《九州作家》、《泰山青未了诗社》、《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等特刊专栏上。电子作品《岁月情深》已经完稿,编审当中。电子作品《史记–大余营失寨系列传》上部已近截稿。电子作品《史记–大余营失寨系列传》中部正进行中。
总 编:孙宗信曹向辉副 主 编:李华凌 张瑞敏执行主编:小 微裴雪杰审 核:周鹏桢 曹向辉编 委:陈志国 李信昌 牛永华 杨朝惠 王东照 郭成志 李浩雨 涅阳三水 徐志果 马龙珠来稿要求: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投稿信箱:279169517@qq.com 微信号:lanxinh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