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路难回(胡小兵)

娘家路难回
胡小兵
父母不在了,根便没有了,于是家便散了。
人常说,父母就是那磁铁,就是那绳子,子女无论在那,总是被磁铁紧紧地吸着,被父母那双温暖的绳子牵着。
人总是要老要走的,随着娘家父母的不断年迈体弱,终于有一天磁铁不在了,绳子断了,这时,这些年迈的出嫁女要么儿孙子女一大群,要么有的是疾病缠身,行动不便,于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次数便越来越少了,少的曲指可数!少的回娘家的小路早已荒芜不堪,淹没于荒草丛中,再也找不到少妇时代往来娘家的半点气息了,于是对娘家便多了长长的思念和甜甜的回忆。
出嫁女,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了,以前回娘家全是两条腿走来走去,从来不觉得累和苦,现在虽然交通方便了,但,孙子要看,家要守,子女要帮,操不完的心,劳不尽的神,于是牵拌住了出嫁女回娘家的脚步。自娘家的父母走后,出嫁女的身份地位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新亲成了老亲。女人最最倚重的还是娘家,娘家不仅是女人的根,更是女人的坚强后盾和避难所,或者说是最温馨的港湾。
少妇时代回娘家是一种无尚的骄傲和自豪,再远的路,也不算远,再难过的桥也要想着法儿过,再深的河也要想着法儿淌过去。那时,回娘家,出嫁女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娘家一家人围着出嫁女转。可星转斗移,随着兄弟们的成家立业,侄子、侄女的相继长大,结婚生子,昔日的风光不在。
亲戚朋友是远了亲,近了疏。我从幼年到中午,多次陪母亲去外婆家做客,所以对出嫁女的失落与尴尬,有着深刻的体会,于是在外村做生意,只要遇着我村的出嫁女,我是热情相待,宁肯把生意暂时放下,少挣点钱,也要多陪她们多说会话,我只希望以我的热情,我的博学,我的好客,我的善谈,我的牺牲精神让她们能多感受一些来自故乡的浓浓爱意,浓浓亲情,浓浓乡音,不以时间长短而冲淡这些出嫁女心中对于故乡,对于生养她们娘家的无限挚爱,其实我的热情,我的自我牺牲精神,我的善谈是在掩饰一个尴尬的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故乡的消失,现在大家的亲情观念淡薄了,人变得更加的现实了,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平时想吃什么,只要手中有钱,皆可卖来,所以年昧便越来越淡了。于是,农村,儿时过会的热闹盛况早已不复存在。年轻人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更加淡化了逢年过节的意识了,于是大家纷纷惊呼,年味越来越淡了,农村的三月会,七月会,十月会等亲戚朋友团聚一堂的美好节日更加寡淡无味了,于是人情也随之的淡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我唯一能安慰这些出嫁女强烈思乡之情的,就是多陪她们说说话,唠唠嗑,亲不亲,故乡人,相信此刻她们也一定把我完全视为她们的亲人了。此时,此刻,血浓于水。亲情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升华。
其实,人类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邻家有女初长成,小巧碧玉惹人爱。女子长大成人总是要出嫁的,而家中没有男子,光有女儿的家庭,只有招上门女婿,而招上门女婿的女子是没有出嫁女这种思乡之情的。
古人讲,嫁女娶亲,血缘关系越远,对后代越好,聚一个好媳妇,旺三代,盛三代,所以,一个出嫁女在婆家的生活史,便是一个或辛酸,或悲壮,或动人,或美丽的故事,而千百年人,无论是皇家,还是达官显贵,或平头百姓,皆是母以子贵,出嫁女若生不出男孩,在婆家是抬不起头的,过去在中国重男轻女思想特别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重男轻女是现实社会逼迫的,谁家若没有男孩撑家门,那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重男轻女现象逐渐淡化,男女平等,女子也可撑起家门,已成不争的事实。生了女儿的出嫁女的境遇已大为改观。女人,离开生养自已的故乡,再到融入一个新家庭,由局外人,成为家庭之主,这当中需要付出多少的牺牲和代价,个中的辛酸与苦楚,岂是一时半会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离开部队后,我走南闯北,略见过一些世面,当然,对人生更多了一些体会。人生不易,出嫁女不易,上门女婿也不易,只要大家相互间多一些理解,与人为善,世间便多了一些和谐。
43岁,已近不惑之年,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起起伏伏,酸甜苦辣,外出做生意时,遇到从我从三埝村走出的这些出嫁女,我觉得是快乐的,是人生一大幸吏,茫茫人海,与故人遇到即是缘。她们的友善,见到故乡人的惊喜交加,激动和兴奋,她们的热情,她们对故乡的热爱与思乡,往往令我特别的感动。从她们的言谈举止间,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亲情与暖流!
所以,我往往特别乐意与她们畅谈,看着她们脸上快乐的笑容,我觉得至少,此刻我们大家都是幸福和快乐的!我挺喜欢这种温馨的感觉,真诚、快乐、友善,亲情与友情融为一体,没有半分的虚伪与做作,与人友善,我心喜悦!
作者简介
胡小兵,1974年生,中共党员,军旅作家、长安作安协会会员、长安国学会会员、长安西周文化研究会会员、兴隆文学社社长,发表作品3000余篇,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
赐稿邮箱:29374343@qq.com
欢迎关注草根文学原创基地——“京兆文学”
小编个人微信:chengpeng430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