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在长安
之
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 在劳动中改造世界观
每 小 平
8月20日和9月2日笔者两次同65岁的文友刘通民先生采访了解在细柳街道(原义井公社)义井村下乡插队知青的学习生活及劳动情况。72岁原任队长刘明玉、66岁王乃亭、64岁王鹏昌等人座谈,回忆知青娃们及先进知青邱宪臣的事情。
知青娃下乡是在73年3月到义井村的。知青中邱宪臣在学习劳动中表现积极肯干,爱钻研、勤观察、适应也快。当年三夏大忙,他勇气很大,决心大干一场。劳动是辛苦的,没干几天他就累的不行,每天麻麻明睡得正香就要上工、劳动一天忙到黑,累得他腰酸腿疼。他想:整天这样繁忙的劳动,长期下去吃得消吗?又有啥作为?在他烦闷忧愁之时,社员们照常劳动、有说有笑、越干越欢;他问心自愧,为啥参加同样的劳动他怕苦怕累、觉得没意思,贫下中农却抢着干重活、肮活,整天还乐呵呵的呢?在学习毛主席语录后,他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割麦时间长了感到疲乏无力,手脚不听从指挥,多想放工回家休息。他问正在割麦的老社员累不累?老社员答:旧社会成年累月给地主干活却没吃没喝;现在给自己干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越干越想干。一番话语对他触动很大,贫下中农真是好老师,广阔天地可以炼红心。夏秋用拖垃机犁地很辛苦,队上派邱宪臣和王鹏昌深翻土地,他俩操心费力犁好每一亩地,做到平整无大的空白或犁沟。维修拖拉机时还同连畔种地的小兆村技术员刘通民沟通交流拖拉机的运行操作和维修保养技术。
义井村外公路旁的石磨盘 见证昔年的农耕生活 每鑫 供图
干部社员是老师,劳动锻练是课堂。队里派他担任棉花技术员,他虚心向老农请教,掌握棉虫规律,经过刻苦钻研他初步掌握棉花技术。抗旱时期在搬运马达时一不小心把脚砸伤,他忍受疼痛、瞒着干部社员去西安治疗,经拍片检查是粉碎性骨折。医生嘱咐休息百天,可责任在肩的他只休息22天刚能走动就回到村里参加劳动生产。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精心务作的棉花平均亩产118斤,受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队长刘明玉的提议下邱宪臣还当选过八队的副队长,团结带领社员群众农业学大寨、开展劳动生产运动。
细柳街道义井村路旁摆放的有文字图案石刻大水槽(食槽) 每鑫摄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明知征途有困难,越是困难越向前。抗旱保秋、夺取秋田大丰收。队上采取日夜换班、工具不停的办法。他也投入到紧张的抗旱斗争,水浇到那里,他就将马达背到那里。为了照顾老人和患病的社员,他一连三天三夜没离开抗旱阵地。知识青年应该发挥知识的作用,他就学习钻研农机、广电等器具的钻研,利用休息时间给社员修理电灯和广播及其它器具四五十次。做到随叫随到、热情服务。真是隔山隔水不隔音,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队上打机井,有几个小孩在井边玩耍,忽然听到:“把娃掉到井里了!把娃掉到井里了!” 邱宪臣赶快跑到井边,没有多想就不顾一切的下到井底。浑身感到冷水刺骨,四肢发麻、头晕耳鸣。他使劲用力托起小孩、但却上不去。这时机械厂一工人也下到井里,社员们闻声赶来后才用绳索把小孩吊了上去。他上来后孩子的家长拉着他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时候,因电线突然被风刮断,一个小孩不幸触电,当把他脱离电源时已经快没气息了,需要及时做人工呼吸;当时人们围了一大堆却束手无策、情况十分危急。紧急关头,邱宪臣用口对口的方法结合压胸动作给小孩人工呼吸、终于救活了小孩的生命。还有一次,他把一位女社员从机井里救了出来、受到众人的赞扬。
在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取得感人事迹后,邱宪臣当选为长安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奖励。
图片来源于作者,谢之!
作者简介:每小平 (笔名每牧每文长安区作协理事民俗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长安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特聘文史员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人文地理方言习俗文化研究者)
赐稿邮箱:29374343@qq.com
责任编辑:成 鹏 小编个人微信:chengpeng430
欢迎关注文学基地——“京兆文学”
温馨提示京兆文学
非常感谢您关注@京兆文学!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添加微信到:chengpeng430,或者发邮件到2937434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
投稿须知 1、未在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散文、随笔、文学评论,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照片,投稿必须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文学作品,文责自负。
2、注明投稿(京兆文学),注明作者微信名,微信号,便于联系。投稿五天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3、赞赏金额60%作为作者的稿费,20天内以微信红包形式派发,赞赏总金额低于20元(含20元)的作为平台维护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