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碗会
成顺虎民间流传下来很多故事,有这样的、那样的故事。今天我就说说老碗会的故事。
不知你们那里有没有老碗会?在我的村庄,长安县大兆乡庞留村就有两个大点的老碗会,一个是我队的、另一个是三队的。
庞留村古槐
庞留人许巍的歌
老碗会故名思议是吃饭用的大老碗。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已是一名小学生了。每逢吃饭时,家里大人和我哥端饭出去吃,出于好奇也紧跟我哥其后。出去发现,我队大部分男劳都集中那里吃饭。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之后也就顺其自然的经常去了。
只见大人每人端上一老碗包谷糁,再端上一小碗浆水菜,小碗上有的放三四个红薯,有的放上麦面搅包谷面的馍,有的是包谷面粑粑,有的是包谷糁饦饦,这都因家而异,做啥吃啥。只见大家一字形排开,有趷蹴的、有坐在土台沿上的。但他们有个特点就是年龄相仿的坐在一起,可能是闲谝的内容有些差异而为之。
网络照片——老碗会而我是个碎娃,当然靠近年轻人了。大家吃完饭年长些谝些庄稼的事,拉拉东家、说说西家之类的事。而年轻人则聊聊国家政治上的事,国际形势,国内新闻,地理上的事,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那个年代,没有广播,更没有电视。有些事情只是在书上看到,就在这里谝谝。
记得有一次,一个叔谝到三国关云长的刮骨疗毒故事,我越听越爱听,就在我很认真听讲时,别人转移话题。我只能听半截了,很是惺惺不甘。有时又会问到给谁说的媳妇如何。总之老碗会就是个大杂烩,大论坛,啥都说,啥都讲。
从那一后,我更迷恋老碗会,更崇拜我那个叔了。为了套近乎,我常给他跑腿到商店,给他买几分钱的烟(当时商店烟是拆着卖的),几分钱拿回二三根烟。但是有时候虽然跑了腿,要听他讲个历史故事,还是不那么容易。后来,我听老人讲,他是上了西安的测绘学校,因成份问题,没能安排工作,实属可惜。
当时家里人口多,地方小,吃饭的时候坐不下,于是端上饭去老碗会,聚在一起能谝闲传,就是走些路,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队的老碗会有两个地方比较近,一个是老隊长的房旁边,一个是请示台下。
顺便说说请示台,请示台是用胡基垒起用砖块包起来,上面用瓦,带个帽防止雨淋。正中央画个主席像,下面写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类的主席语录。是我们队长带着大家做早请示晚汇报的圣地。
庞留村街景老碗会早上比中午要隆重,早上老碗小碗的,中午就是老碗罢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除过雨天,每天都有。
夏天的早上,在老隊长的房旁边,隔阳。中午则在请示台的下边,遮凉。
还有几次吃罢饭,离家近的拿来旱烟袋、旱烟锅,吃上一锅烟,弹掉烟灰就让给别人。别人装上烟,把烟嘴用手一擦,就抽上了,自己抽完又让给其他人,让其他人也抽上一袋。这样几次结束,老隊长估计上工时间到了。铃一敲,一会老碗会就散了,大伙也该上工了,各自忙各自的。我从这里真正看到了老农民的憨厚、朴实、精心的精神。当年淳朴而简单的生活,如今很少见到了。
三队的老碗会在什字街那,是我们去学校必经之路。有次我去校时,走到老远认为是吵架,走到近处才知两个人为了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甲说甲有里,乙说乙正确,争得面红脖子粗,惹得大家开怀大笑。从此俩人就杠上了,就一个问题各执观点,外号杠头甲和杠头乙也就出名了。
庞留村淳朴的农民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老碗会既能带给大家欢乐,又能创造学些知识,既交流了农民兄弟的感情,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老碗会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难忘的。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人们吃饭时以它为伴,老碗会也就慢慢的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是直到現在,当我回到村里吃饭时都爱把碗端出去,东家转转,西家转转,或者就是找个向阳的地方一蹲,一个人落寞的吃着饭,回想着当年生产队老碗会的热闹,而今小村庄的人迹罕见。
我爱老碗会,我爱庞留村,就是这么简单。
庞留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望南山,别有滋味
庞留的人淳朴厚道、热情大方、勤劳聪明
庞留的娃天真烂漫
庞留的农产品远近驰名
庞留村的未来更美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之!
作者简介:
成顺虎,六零后,陕西长安庞留人,务农打工为生,喜欢历史,热爱读书。赐稿邮箱:29374343@qq.com
责任编辑:袁媛 审核:成 鹏
小编个人微信:chengpeng430
欢迎关注文学基地——“京兆文学”
温馨提示京兆文学
非常感谢您关注@京兆文学!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添加微信到:chengpeng430,或者发邮件到2937434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
投稿须知 1、未在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散文、随笔、文学评论,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照片,投稿必须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文学作品,文责自负。
2、注明投稿(京兆文学),注明作者微信名,微信号,便于联系。投稿五天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3、赞赏金额60%作为作者的稿费,20天内以微信红包形式派发,赞赏总金额低于20元(含20元)的作为平台维护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