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会倾听?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技能,在与人交流中,如果不会倾听,只顾着滔滔不绝的诉说,那就容易让对方感到不受尊重,会削弱对方与你继续沟通下去的热情,进而导致这次交流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学会倾听很有必要,至于要如何学会倾听,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说,分别是:用身体倾听、用大脑倾听、以及用心倾听。
一、用身体倾听。在与别人交流沟通时,你的任何细微动作都会被对方注意到,并对对方造成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比如,在面对面交流时,你不经意间拿起手机点了一下屏幕,仅仅是这么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正在说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不认同他所表达的观点,进而打击他继续说下去的欲望。因此,在交流时,要让身体也保持倾听的状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二、用大脑倾听。在交流时,如果对方表达的观点有些模棱两可,或者有些杂乱无章,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倾听的同时,在自己的大脑里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在对方说完后,条理清晰的将归纳好的内容说给对方听,向对方核实他表达的是否是这些内容。
三、用心倾听。别人在述说的时候,除了用耳朵和大脑倾听外,还要用心去倾听,从对方的立场出发,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他所表达的内容。通过用心倾听,更容易与对方站在同一纬度思考问题,让双方的沟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上课学会倾听的习惯怎么养成?
如今的课堂,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出于本能,都争着说。即使有些胆小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敢主动表达,但在小组内无所顾忌,能争先恐后地发言。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改的理念。但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二、明确目标。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老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在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受到尊重,每个人的学习都受到鼓励,产生了相互学习氛围的教室里,学生的身体都很放松,大家都能温和地、诚恳地进行交谈。 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此外,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持之以恒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
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让我们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倾听中使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让校园真正成为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都能主动敞开心扉,都能发展潜能的新天地!
三年级学生学会倾听的口诀?
1.全神贯注地倾听。不要心不在焉。
面对孩子的求助,父母经常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这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更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鸣。
说话的态度和所说的话一样重要。父母厌恶的眼神、轻蔑的语调能很深地伤害到孩子。所以,我们的态度比语言技巧更重要。我们的态度越强烈,他们越是反抗。因此,安静专心地倾听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容易与孩子产生共情,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共情,才能打动孩子的内心。尤其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更要努力和孩子产生共情。
这时要先听再说。先专心倾听孩子,听他们先说完,然后再说我们想说的。真正的倾听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专心凝视,而不是仅仅给个简单的回应。
2.用“哦……”“嗯……”“这样啊……””“原来是这样……”“”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不要用提问和建议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
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
用简单的话回应能起到安抚效果,也能神奇地改变他们的情绪。他们不想说话,父母陪在他们身边就足够了。
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尽管给孩子建议看上去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是不要急于给出建议。当我们给孩子提出建议或者提供立刻见效的解决办法时,其实,我们也就剥夺了他们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说出他们的感受。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不管我们态度多好,越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孩子只会更难过。父母通常不会说出孩子的感受,是因为担心这样做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当他特别难过,情绪不好时,可以画出他们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意味着允许他们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另外,说出孩子的感受时,尽量避免重复孩子的话,因为孩子通常反感自己的话被完全重复。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不要做逻辑上的解释。
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时,家长往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但常常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爱听。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现实。我们可以轻松地说出“你很希望可以……”,而不必费力地去争辩谁对谁错。比如“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掌握这四个技巧,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摆脱苦恼。
如何学会倾听?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谈话时,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要只顾自己夸夸奇谈,而让人觉得你不够重视对方!
2,要真诚的直视对方的眼睛!目光不要躲躲闪闪,让人感觉你在认真听对方讲话!
3,讲话的声音和语气要适宜各种场合,不趾高气昂,大声喧哗!
4,倾听对方的心声,深刻体会对方此刻所要表达的意愿!
5,不要总看钟点,手表等,以免让对方觉得不耐烦!
6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对方的情绪所左右!